扫一扫关注深圳市十二月芭蕾舞培训学校微信二维码
可以获取更多舞蹈培训优惠
芭蕾舞渐受家长和孩子青睐,已有团体走出国门获得殊荣
梳着盘发,穿着芭蕾舞裙,在舞台上伴随音乐立脚尖、踢腿、旋转……24日,由香港国际舞蹈者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少儿歌舞交流展演上,来自深圳的一群芭蕾舞女孩带来了一支《欢快波尔卡》,成为现场的亮点。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用优雅的舞蹈展示了他们扎实的芭蕾基本功,获得了观众的多次掌声。
据了解,这些孩子来自深圳市十二月舞蹈艺术团(以下简称“十二月舞蹈团”)。作为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民政局正式审批注册的深圳首个民办非企青少年舞蹈艺术团体,目前,十二月舞蹈团的专业学员班有超过150位学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还在读幼儿园、中小学。
“现在国内包括深圳在内的很多城市,开始有许多孩子学芭蕾舞。”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考级学院考官王蕾说,据她观察,在少儿芭蕾舞教育方面,深圳已有不少社会力量进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提供少儿舞蹈教育的机构、团队应该有上千家,提供少儿芭蕾舞教育的机构、团队应该有上百家。”十二月舞蹈团团长杨晴告诉记者,在过去看来是“阳春白雪”芭蕾舞,现在正被越来越多市民和孩子了解和亲近。
南方日报记者 胡明
少儿芭蕾舞教育
主要靠民间力量
现状▶▷
“送孩子学芭蕾主要是想培养她的良好气质和吃苦精神。”李女士的女儿肖芮今年7岁多,已在舞蹈团里学习了3年芭蕾舞,“目前学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舞蹈课,学芭蕾舞主要是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
“学习芭蕾舞是孩子自己的爱好,因为学芭蕾能塑造气质和挺拔身躯,我们也支持。”刘女士的女儿王钰钤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她看来,支持孩子学芭蕾不是为跳舞而跳舞,“表演的机会比较多,有助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开阔眼界。”
“与过去相比,年轻一代的父母成长起来,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投入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深圳市少年宫主任单协和告诉记者,芭蕾舞这一过去看来是“阳春白雪”的舞种,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青睐。
“有一些国家是将芭蕾舞作为普及教育,而在国内,芭蕾舞仍是孩子们的一项兴趣和特长,是专业教育。”杨晴说。
“目前,深圳的芭蕾舞少儿教育主要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深圳市少年宫一直以来都跟很多社会机构合作,希望利用少年宫这个平台,让更多好的教育理念进来。”单协和说,深圳市少年宫目前有儿童舞、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各种类型的舞蹈培训班,而在其综合机构“童心飞扬”中,也有少儿芭蕾舞方面的教育培训。
有二十年芭蕾舞教学经验的杨晴见证了芭蕾舞少儿教育在深圳的发展。“随着90年代芭蕾舞考级的兴起,全国几个大城市开始出现了芭蕾舞的少儿教育培训机构,深圳的芭蕾舞培训也如‘雨后春笋’,目前起码达上百家。”杨晴说。
在这些团体中,也有一些因为其专业水准受到关注、走出国门。华夏文化艺术学校舞蹈部则由著名舞蹈家薛菁华任教(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女主角吴清华的扮演者),吸引了不少孩子前来“拜师”。去年7月2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的第七届国际芭蕾舞及现代舞大赛中,十二月舞蹈团则荣获亚洲非专业组第一块最佳团体奖、优秀表演奖。
启蒙教育难推广 许多家长存误解
难点▶▷
在王蕾看来,深圳外来人口集中,而且国家对深圳的文化、政治政策比较宽松,这都有助于民间力量的充分施展。“深圳的芭蕾舞教育虽然百花齐放,但从专业上来讲,大家对芭蕾舞的了解还是太少。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深圳芭蕾舞在艺术上较为薄弱,甚至有一些老师都不是很了解理解芭蕾文化。”王蕾说。
“当下大家对芭蕾文化和知识的匮乏让人觉得很纠结,包括很多老师对芭蕾启蒙也不懂,会说‘四岁以前不能学,会把腿学歪’,或者‘学芭蕾以后不适合生孩子’。”杨晴认为,让人们了解芭蕾知识和芭蕾文化是芭蕾教育的基础,也是当下最困难的地方。
在杨晴看来,目前很大一部分民间机构是在做芭蕾舞考级培训,当时编制考级教材的初衷是用专业的模式培训更多老师,让他们在这种体系下教好芭蕾,但在教会孩子芭蕾舞蹈技术的同时,如果这样的教育理念走到极端,会把舞蹈教育也变成了应试教育。
“考级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很多只参加考级培训出来的孩子基本不会跳舞,难以有自己的东西和创新。这在我们进行芭蕾舞蹈老师招聘的时候,感受尤其明显。很多老师考了教师资格证,就一直教考级,很难发现其创造性。”杨晴说。
在她看来,芭蕾舞少儿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成为技术上的“匠人”,而是对孩子进行芭蕾文化素养的启蒙教育。“芭蕾的学习过程很漫长,出活比较慢。芭蕾并不等于立脚尖,芭蕾舞启蒙教育的重点其实是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高雅艺术塑造气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举止。这些会随着专业性的渐强和年龄增长慢慢凸显出来。”“无论是哪个舞种,都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人格和气质,芭蕾舞和西方历史艺术紧密连接,骨子里是高贵的,通过芭蕾舞的训练,可以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体现贵族的魅力。”张蕾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十二月舞蹈团形成了一套从3岁—16岁各年龄阶段较为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文化素养修炼及个性化发展。
“这要求懂得如何科学训练,了解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特点,15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教法都不一样。”杨晴说,芭蕾的文化则需要通过一个个细节融入孩子的习惯,“授课从进门就要开始,一直到出门。服饰、发髻、礼节等严格按照要求来。”
在她看来,十二月舞蹈团成立这么多年来,芭蕾文化素养的启蒙教育依然是少儿芭蕾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有一些抱着功利想法的家长不理解——在别的地方,孩子5岁都能下腰、翻滚了,但在这好像还停留在‘玩’的阶段;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会让很多细节上的要求无法贯彻。与其说是进行少儿舞蹈教育,我们常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先向家长普及芭蕾知识和教育理念。
欣赏高雅文化 还需营造氛围
建议▶▷
“芭蕾舞、合唱、钢琴,现代舞等都是现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比较常见的、常态的艺术种类。深圳的钢琴、合唱都是其中的强项,而舞蹈、特别是芭蕾舞则显得不是那么突出。我了解到,在深圳中学、深圳实验中学等学校,舞蹈团队的力量很强,但也罕见优秀的芭蕾舞团。”单协和认为,这些现象背后也反映了深圳这一座国际化城市在芭蕾舞教育力量、市民审美教育等方面的缺失。
在他看来,“没有观众是最大的问题”。除了芭蕾舞是西方文化“舶来品”这一原因,相比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虽然已经有很多市民开始欣赏艺术,但整个城市以及市民很多时候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是蜻蜓点水式、拔苗助长式的,市民的文化艺术追求和欣赏习惯还没有形成气候。
单协和回忆起他在俄罗斯看歌剧的经历:将近5个小时的歌剧,大家全是盛装出席,中途休息喝完咖啡,观众继续欣赏歌剧,没有人中途离场。“这样的艺术欣赏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在深圳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里,人们对高雅文化,对那些严肃的、需要思考的东西乐于接受,是芭蕾在这座城市生长必需的土壤,而这也有赖于教育。”
“近些年,十二月舞蹈团等民间团体进行了各自的少儿芭蕾舞蹈探索,也向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输送了很多人才,成为深圳芭蕾舞蹈教育的重要力量。”单协和说。
据了解,一些民间芭蕾舞团体在进行少儿芭蕾舞教育的同时,也通过公益活动、演出等方式进行着芭蕾知识和文化的普及。
最近,为了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芭蕾舞,莲花小学和十二月舞蹈团展开合作,芭蕾舞蹈开始进入小学课堂,由舞蹈团的专业老师到校园授课,每周两节课,通过选拔的学生可以免费接收专业的芭蕾舞蹈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弥补校内舞蹈教育的不足,也让更多孩子发现芭蕾舞的美,接触高雅艺术。”杨晴说,这样的校内、校外合作将是十二月舞蹈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单协和建议,深圳应该通过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的民间团体发展。比如借鉴香港的做法,免费为民间团体提供表演和训练场地,但实行严格的考核的打分机制,将资源真正倾斜给有能力、有作为的民间团体。对于民间团体来说,则要积极寻求和政府、企业以及国际合作,在专业上追求和打磨,通过打造一个个好的剧目,把人才培养出来,把演员带出来,把团队影响打造出来。
他认为,随着芭蕾舞蹈知识和文化的进一步普及和传播,将有越来越多家长更加注重对民间舞蹈团体、培训机构规范性及教学理念和方法科学性的考察。而孩子对音乐和舞蹈有天然的感受力,充分发挥孩子的童真、率真,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不助长,更不抹杀天性,让更多孩子实现“脚尖上的梦想”。
南方日报
策划/统筹:吕冰冰